Tornado

发布 : 2017-04-22 分类 : 大数据 浏览 :

1.Tornado是为何物

1
2
3
4
5
6
7
Tornado全称Tornado Web Server

是一个用Python语言写成的Web服务器兼Web应用框架

由FriendFeed公司在自己的网站FriendFeed中使用

被Facebook收购以后框架在2009年9月以开源软件形式开放给大众。

1.1.特点

1
2
3
4
5
6
作为Web框架,是一个轻量级的Web框架,类似于另一个Python web框架Web.py,
其拥有异步非阻塞IO的处理方式

作为Web服务器,Tornado有较为出色的抗负载能力
官方用nginx反向代理的方式部署Tornado和其它Python web应用框架进行对比
结果最大浏览量超过第二名近40%。

1.2.性能

1
试图解决C10k问题,即处理大于或等于一万的并发,下表是和一些其他Web框架与服务器的对比

Markdown

1
2
3
4
5
Tornado框架和服务器一起组成一个WSGI的全栈替代品

单独在WSGI容器中使用tornado网络框架或者tornaod http服务器,有一定的局限性

为了最大化的利用tornado的性能,推荐同时使用tornaod的网络框架和HTTP服务器

2.Tornado与Django

2.1.Django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Django是走大而全的方向,注重的是高效开发,它最出名的是其全自动化的管理后台

只需要使用起ORM,做简单的对象定义,它就能自动生成数据库结构、以及全功能的管理后台。

Django提供的方便,也意味着Django内置的ORM跟框架内的其他模块耦合程度高

应用程序必须使用Django内置的ORM,否则就不能享受到框架内提供的种种基于其ORM的便利。

session功能
后台管理
ORM

2.2.Tornado

1
2
3
4
5
Tornado走的是少而精的方向,注重的是性能优越,它最出名的是异步非阻塞的设计方式。

HTTP服务器
异步编程
WebSockets

3.初识Tornado

3.1.Tornado安装

1
pip install -i https://pypi.douban.com/simple/ tornado

关于使用平台的说明

1
2
3
4
5
6
7
Tornado应该运行在类Unix平台

在线上部署时为了最佳的性能和扩展性,仅推荐Linux和BSD(因为充分利用Linux的epoll工具和BSD的kqueue工具,是Tornado不依靠多进程/多线程而达到高性能的原因)

对于Mac OS X,虽然也是衍生自BSD并且支持kqueue,但是其网络性能通常不太给力,因此仅推荐用于开发

对于Windows,Tornado官方没有提供配置支持,但是也可以运行起来,不过仅推荐在开发中使用

3.2.Hello World!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
import tornado.web
import tornado.ioloop


class IndexHandler(tornado.web.RequestHandler):
"""主路由处理类"""

def get(self):
"""对应http的get请求方式"""
self.write("Hello World!")
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app = tornado.web.Application([
(r"/", IndexHandler),
])
app.listen(8000)
tornado.ioloop.IOLoop.current().start()

Markdown

1
打开浏览器,输入网址localhost:8000,查看效果

Markdown

3.3.代码解释

3.3.1.tornado.web

1
tornado的基础web框架模块

RequestHandler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封装了对应一个请求的所有信息和方法,

write(响应信息)就是写响应信息的一个方法;

对应每一种http请求方式(get、post等),

把对应的处理逻辑写进同名的成员方法中(如对应get请求方式,就将对应的处理逻辑写在get()方法中)

当没有对应请求方式的成员方法时,会返回"405: Method Not Allowed"错误。

我们将代码中定义的get()方法更改为post()后,再用浏览器重新访问(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访问的方式为get请求方式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# coding:utf-8

import tornado.web
import tornado.ioloop

class IndexHandler(tornado.web.RequestHandler):
"""主路由处理类"""
def post(self): # 我们修改了这里
"""对应http的post请求方式"""
self.write("Hello Itcast!")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app = tornado.web.Application([
(r"/", IndexHandler),
])
app.listen(8000)
tornado.ioloop.IOLoop.current().start()

Markdown

Application

1
2
3
4
5
6
7
8
9
Tornado Web框架的核心应用类

是与服务器对接的接口,里面保存了路由信息表

其初始化接收的第一个参数就是一个路由信息映射元组的列表

其listen(端口)方法用来创建一个http服务器实例,并绑定到给定端口

注意:此时服务器并未开启监听

3.3.2.tornado.ioloop

1
2
3
tornado的核心io循环模块,封装了Linux的epoll和BSD的kqueue,tornado高性能的基石

以Linux的epoll为例,其原理如下图:

Markdown

1
2
3
4
5
6
7
IOLoop.current()

返回当前线程的IOLoop实例

IOLoop.start()

启动IOLoop实例的I/O循环,同时服务器监听被打开

3.3.3.Tornado Web程序编写思路

1
2
3
4
创建web应用实例对象,第一个初始化参数为路由映射列表。
定义实现路由映射列表中的handler类。
创建服务器实例,绑定服务器端口。
启动当前线程的IOLoop。

3.4.httpserver

1
在tornado.web.Application.listen()(示例代码中的app.listen(8000))的方法中,创建了一个http服务器示例并绑定到给定端口,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来实现这一部分功能呢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
import tornado.web
import tornado.ioloop
import tornado.httpserver # 引入了tornado.httpserver模块,它就是tornado的HTTP服务器实现


class IndexHandler(tornado.web.RequestHandler):
"""主路由处理类"""

def get(self):
"""对应http的get请求方式"""
self.write("Hello World!")
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app = tornado.web.Application([
(r"/", IndexHandler),
])
# 修改这个部分
# app.listen(8000)
http_server = tornado.httpserver.HTTPServer(app)
http_server.listen(8000)
#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tornado.ioloop.IOLoop.current().start()

Markdown

1
2
3
4
5
6
7
引入了tornado.httpserver模块,顾名思义,它就是tornado的HTTP服务器实现。

创建了一个HTTP服务器实例http_server,

因为服务器要服务于我们刚刚建立的web应用,将接收到的客户端请求通过web应用中的路由映射表引导到对应的handler中,所以在构建http_server对象的时候需要传出web应用对象app。http_server.listen(8000)将服务器绑定到8000端口。

实际上一版代码中app.listen(8000)正是对这一过程的简写
本文作者 : Matrix
原文链接 : https://matrixsparse.github.io/2017/04/22/Tornado/
版权声明 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知识 & 情怀 | 二者兼得

微信扫一扫, 向我投食

微信扫一扫, 向我投食

支付宝扫一扫, 向我投食

支付宝扫一扫, 向我投食

留下足迹